• 民间故事:女子给缺口碗婆婆用,夜半见她怪笑,丈夫撒糯米救全家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2-03 01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48

    南宋隆兴年间,太行山东麓的山脚下有一个下溪村,村里有个姑娘叫李翠姑,她样子清秀,心地善良,还有一双勤劳的双手,可惜的是家境贫寒,而父亲又是个酒鬼,村里人都怕娶了她等于娶了个大包袱,所以翠姑到二十岁还没有嫁人。

    有一天早晨,翠姑像往常一样在稻田里忙活,忽然听到砰的一声,是东西跌落到地的声音。她抬头一看,原来是一个男子从毛驴上跌了下来。

    翠姑忙丢了锄头跑过去,把男子扶到一旁,只见男子遍体鳞伤,衣衫破烂,他到底遇到什么事?只听男子嘴里喃喃说水,水,我要水。

    翠姑从腰间解下她的水囊递给男子,他接过水就是一通猛灌,以致于咳嗽不止已,好不容易缓过来,他才说出了事情的缘由。

    他叫刘保生,是上溪村人,以挑脚为生,这次骑着驴子到县城采办物拾,怎料昨晚走到山间时,大雾弥漫,让刘保生迷了路,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,他只得继续向前走,却遇到了两只饿狼,好不容易才摆脱了两只畜生,他跨上驴子死命地向前跑。

    展开剩余89%

    就在刚才,疲惫不堪的他不慎从驴背上跌落,喝过水后气弱地道了声谢爬起来想要离开,不料刚站起来就仰面跌倒昏死过去,吓得翠姑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
    翠姑看着他还在渗血的左腿,想必是失血过多才会晕倒的,她默默地抽出搭在脖子上的汗巾给他做了简单的包扎,她思来想去,只得用尽全身的力气扶着他趴在驴背上,她要带这个人回自己的家里,等他醒来再做打算。

    回到自家的破院子,翠姑喊了两声爹都没人应,想必又去混酒喝了,她摇了摇头,直把驴子拉进内屋,将男子放到床上后,就出门找邻居李大夫。

    李大夫很快就拿着药箱子过来了,对刘保生身上的伤口都做了一番处理,翠姑拿了一套父亲的旧衣让李大夫帮他换上,这时刘保生才悠悠醒来。

    李大夫听说了刘保生遭遇,说他的脚得将养一头半个月才能复原,但翠姑一个未出阁的女子可不能把一个陌生男子留在家里,恐惹人闲话。

    经过一番商量,李大夫就让驴子把刘保生驼到自己的家里养伤。

    翠姑是一个心善的姑娘,人是自己救的,断然没有丢给李大夫就不理不顾的道理,所以她每天都抽出时间到李大夫家,为俩人做饭。

    眨眼间半个月过去了,刘保生已经能下床,他得回家了,虽然已经托人捎了口信给母亲,但时间一长肯定得回家看看才安心。

    临走前,刘保生的心里可是有点舍不得,因为半个月来两个年轻人已经互生情愫,刘保生离开前向翠姑承诺回去后就找媒人过来提亲,娶她为妻。

    翠姑笑着送别刘保生,她并不知道,随着喜事来临,她人生大祸也暗中而至,还差点改变了她命运。

    刘保生是个孝顺儿子,回到家就赶紧看过母亲,见母亲郑氏一切如常,他也就放心了,把才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,还把想娶恩人翠姑的想法告诉她,请她安排媒人去说亲。

    刘保生时年25,按说应该一早就娶妻生子了,可偏偏郑氏是一个非常刻薄、厉害的老太婆,她丈夫死得早,自己一手把儿子拉扯大,总不想儿子那么快就娶媳妇,因为她怕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,所以一直拖着。

    而刘保生也不怎么在意,觉得娶妻这事得随缘,现在缘分到了,就是翠姑,他对郑氏说如果错过了翠姑他就不想娶别人了。

    郑氏疼儿子也不敢违忸他,于是赶紧张罗,把翠姑娶进刘家,不过郑氏看到翠姑长得如此漂亮,加上知道她已经二十岁,她心里大为不快。

    翠姑成了刘保生的媳妇,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,因为刘保生对她呵护备至,家里的大小事务,只要他不出去挑脚卖货,都会帮着分担。

    可是婆婆郑氏看在眼里,心里总不是滋味,总是趁着儿子不在时对翠姑不是打就是骂,从来不给好脸色。

    只要刘保生不在家,郑氏就给翠姑安排做不完的活,翠姑起早睡晚,累得腰都直不起,她也不敢吱一声,否则就会招来婆婆的一顿打骂。

    就这样,一年过去了,日子长此以往,就算再没脾气的人心里也会不知不觉中生出怨气,翠姑在丈夫面前却只字不提。

    每次刘保生回来,看见翠姑的伤就心痛,就劝母亲,好好待自己的媳妇。郑氏却大哭大闹说他娶了媳妇忘了娘,不像以前孝顺了。

    刘保生没有办法,只好安慰翠姑,不要惹她老人家生气。翠姑爱丈夫,也心疼丈夫为了赚钱养家四处奔波,也想慢慢熬吧,也许有了孩子就会好起来。

    时光匆匆又过了一年,翠姑生了一个女儿,没想到日子比以前更加难熬。

    产后的第三天,刘保生出外营生还没回来,翠姑只得自己下床洗衣做饭,因为婆婆不愿意伺候她;好不容易熬到丈夫回来,翠姑才悄悄地对保生说,她想杀一只鸡补补身子,没想到婆婆死活不让杀,还说无功之人没有资格吃鸡。

    带着女儿的翠姑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了,她得背着孩子咬着牙坚持下去,一边流泪,一边干着永远做不完的活,然而婆婆对孩子不理不顾让她寒了心。

    女儿三岁的时候,会说话了,一桩祸事的发生让翠姑差点丢弃了善良的本性,却又因为女儿的一句话重新唤醒了她的良知。

    一天上午,翠姑正在院子里洗衣服,突然有个老道士来化缘,说城西的三清观要重修,所以出来广结善缘。

    翠姑心想修建道观是功德,于是起身回到屋里取出一些银两给老道士,还捧了一大碗热茶给他解解渴暖暖身。

    老道士说了些感谢的话就离开了,翠姑给布施让婆婆看到了,她气愤地指着翠姑大骂,说她是败家娘,当她骂累回房时,脚下一慢,在门槛上摔了一跤,身后的翠姑惊呼一声,慌忙上前扶起她,却已经是不省人事了。

    急忙请大夫,把过脉后,大夫说这是中风了!忙取丹药灌下,等到郑氏苏醒过来,心下虽然明白,身上却是半身麻木,动弹不得。

    等到刘保生回来时,看到母亲如此,也不问清红皂白就把翠姑数落一顿,质问她在家是怎么照顾老人的?翠姑的心里委屈极了,却一句话也不愿说。

    正在这时,口舌已不太利索的郑氏居然魏颤颤地指着翠姑说:是她……她……推……我!

    刘保生气得扬起手就要打翠姑,只听旁边的女儿哭着大喊:是奶奶自己跌倒的!

    自那天起翠姑像变了个人似的,虽然刘保生事后向她认错,但翠姑的心里总像有一块大石头压着似的。

    为了赚钱,刘保生出外营生,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就责无旁贷地落到翠姑头上。

    天寒地冻的,翠姑每顿给婆婆喂饭,给她擦身,还要给她洗换下来的脏衣服,翠姑想到婆婆以前对她的种种,心里总憋着一团火,每天伺候婆婆,还想指望她笑脸相迎,这不是笑话么?

   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,郑氏总算可以自己吃饭了,翠姑对她更冷淡了,盛饭给她时特意找来一只缺了口的饭碗,盛碗粥或一碗锅巴饭,叫女儿捧到床边。

    郑氏很不高兴,每餐饭都是一把眼泪一口饭往下咽,心里很难受。

    有一天早上,女儿又去给奶奶送饭,只听得咣啷一声,缺口饭碗打碎了,女儿哇的一声哭了。

    翠姑听到女儿大哭,慌忙赶来问她哭什么,哪里伤着了。

    女儿哭了好一会儿才说缺口碗被她打碎了。

    翠姑一看,就安慰女儿叫她别哭,打掉了一只缺口碗有什么了不得。

    女儿才说:打破了缺口碗,我以后拿什么给你送饭呢?

    翠姑听完女儿的回答,心头猛然一震,那天晚上她翻来覆去,怎么也睡不着…

    第二天,郑氏再也不用端缺口碗吃饭了,翠姑重新把她叫娘,还特意杀了一只鸡给她补身体,婆婆喝着鸡汤流下了惭愧的泪水。

   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平淡地过去,翠姑思想上轻松了,日子也好过多了,照顾婆婆也十分的上心,而郑氏的心里却不好过,她现在十分依赖翠姑,但想到自己以前的所做所为就患得患失,不知什么时候儿媳会抛弃了她。

    有句话道,心里怕什么就来什么,又一个冬天的早上,翠姑接到娘家邻居捎来的信息说她爹病了,翠姑赶紧做好一天的包子,叫邻居到时辰帮忙热给婆婆吃,就带着女儿回了娘家。

    到了娘家,见父亲并无大碍,翠姑也先放了心,本来想着大冬天的,就在娘家过一晚次日早上再回,但是吃完晚饭刚躺下床,翠姑就睡不着了,她的心里掂挂着婆婆一个人在家,万一出了事怎么办?

    想到这里,她又爬起来,叫上女儿,连夜赶回家。

    回到家已经半夜了,翠姑把女儿安顿回自己房里,才推开婆婆的房间,点着灯,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。

    估计天气太冷,婆婆冻坏了,上半身来回翻动,结果不小心掉下床,她趴在地上,看样子人已经昏过去了。

    翠姑正准备上前把婆婆扶回床上,却见婆婆忽地抬起头来嘿嘿怪笑,只听身后一声大喝:快点走,莫回头!

    翠姑听到这是丈夫刘保生的声音,她本能地向外跑,声音刚落,一把糯米洒在郑氏身上,一个青脸獠牙的怪物被逼了出来,随后被桃木剑刺中,顷刻便化为齑粉。

    原来翠姑回娘家后,郑氏一人在家胡思乱想,在床上来回翻动,最后掉到地上,无助的她又怨恨起翠姑,吸引了经过的魑魅,侵占了她身体正要谋害时,刘保生和一个老道人刚好赶回,消灭了它。

    那老道人正是几年前翠姑布施过的那位!他路上遇到刘保生,刘保生见他年老体迈,便用驴子驼他一程,老道人掐指一算,便跟着刘保生连夜赶回家,为翠姑解了一劫!

    写在最后

   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心魔,心魔会蒙蔽了双眼,让人看不到别人的真心与付出。

    在本故事中,翠姑心地善良,勤劳娴婌,却得不到婆婆的怜爱与认可,久而久之,再善良的心里也难免有怨气,日本积月累之下必会爆发;

    幸亏她有一个好女儿,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缺口碗,无意中点化了她,让她明白就算别人对她有再多的不好,也不应该丢掉自己善良的本性。

    而郑氏的心魔则是觉得儿媳抢了自己的儿子,从来不侍见翠姑,从来不给她好颜色,结果最后翠姑还是选择不计前嫌,尽心尽力地照顾她,让她既感动又愧疚,却又怕翠姑有一天会算旧账离开这个家,双重思想负担下,灵魂差点被魑魅吞噬,幸亏她有一个女儿媳和一个顾家的好儿子,才能从鬼门关中走回来。

    刘保生夹在妻子与母亲之间的确十分为难,可很多时候都是维护了母亲而伤了妻子的心,他的心魔是对母亲过于纵容而对妻子不尽相信,差点寒了妻子的心,幸亏他也有女儿的提点,才不置于错打了翠姑。

    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就是缘分,大家相互体谅,相互理解,相互信任,相互关心,家和才能万事兴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